一、發芽
馬鈴薯通過休眠后,當溫度達到5℃時,芽開始萌動,但極為緩慢;7℃時開始發芽,但速度較慢;當溫度達到12℃左右,幼芽生長較快,最適宜的溫度為13-18℃。用于催芽的溫度為15-20℃。新收獲的種薯在25℃-27℃溫度下催芽才能發芽。(當夜間最低氣溫穩定地高于-2℃時即可播種,蓋地膜,可提高地溫2-3℃,)

二、莖葉生長
莖葉生長最適宜的溫度為16-22℃;日平均氣溫超過25℃,莖葉生長緩慢;超過35℃或低于7℃,莖葉生長停止。當氣溫降到-1℃時幼苗則受凍害,-3℃植株將全部被凍死。(當溫度低于7℃或高于42℃時,莖葉停止生長。)
三、塊莖形成和膨大
結薯期的溫度高低直接影響塊莖形成和干物質積累,馬鈴薯在這個時期對溫度的要求非常嚴格。適宜塊莖生長的溫度為17-19℃;晝夜溫差大時,夜間的低溫使植株和塊莖的呼吸強度減弱,消耗能量少,有利于將白天植株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向塊莖中運輸和積累。夜間較低的氣溫比土溫對塊莖的形成更為重要,植株處在土溫16-19℃的情況下,夜間低氣溫有利于塊莖形成和膨大。夜間氣溫高達25℃時,則塊莖的呼吸強度劇增,大量消耗養分而停止生長。溫度低于2℃或高于29℃時,塊莖停止生長。(塊莖膨大期間,要適時、適量澆水,調節土溫,滿足塊莖生長對土溫和濕度的要求,達到增產目的。)
四、開花結果
開花最適溫度為15℃-17℃,低于5℃或高于38℃不開花。夜間在16℃以上開花良好,12℃以下只形成花芽不開花。16-18小時的長日照和高溫度有利于花芽分化,促進開花和結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