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、常見馬鈴薯產生藥害的癥狀
1.1缺苗型
種薯在地里不能發芽或能發芽,但在出苗前或出苗后枯死,造成缺苗斷壟。
1.2斑點型
接觸藥劑部位形成斑點,或藥劑傳導到的部位變褐形成藥斑。藥斑有褐斑、黃斑、枯斑、網斑幾種。與生理性病斑的區別在于前者在植株上的分布往往沒有規律性,全田表現有輕有重,而后者通常發生普遍,植株出現癥狀的部位較一致。與真菌性病害也有所不同,前者斑點大小、形狀變化大,而后者具有發病中心,斑點形狀較一致。
1.3顏色變化型
植株組織未破壞,但整株或部分組織顏色發生變化,如失綠白化、黃化、葉緣或沿葉脈變褐色、全葉變褐凋萎、葉色濃綠等。黃化表現在植株莖葉部位,以葉片發生較多。藥害引起的黃化與營養元素缺乏引起的黃化相比,前者往往由黃葉發展成枯葉,發展快,后者常與土壤肥力和施肥水平有關,全田表現較一致,變化產生慢。與病毒引起的黃化相比,后者黃葉常有碎綠狀表現,且病株表現系統性癥狀,病株與健株混生。
1.4形態異常
主要表現在作物莖葉和根部,常見的畸形有卷葉、厚葉、植株矮化、植株徒長、莖稈扭曲形成雞爪狀葉、葉片柳葉狀、薯塊深裂等。如:馬鈴薯植株受赤霉素藥害,典型癥狀就是節間長、新葉變小。
1.5枯萎型
整株表現癥狀,如嫩莖、嫩葉枯萎,植株萎縮以至枯死。藥害枯萎與侵染性病害引起的枯萎癥狀比較,前者沒有發病中心,先黃化,后死株,根莖輸導組織無褐變,后者多是根莖部疏導組織堵塞,在陽光充足、蒸發量大時,先萎焉,后失綠死株,根基部導管變褐色。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