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馬鈴薯喜冷涼,但不耐霜凍。一般在氣溫0-2℃出現霜凍時,會造成地上部分受凍,葉片和莖桿組織出現水浸狀損傷,繼而枯死。
2018年4月5日-6日,受較強冷空氣影響,中原地區遭遇大風降溫天氣,最低氣溫達到零度以下,受損拱棚和露地已出苗的馬鈴薯均不同程度遭受凍害。建議霜凍防護和災后減損主要技術措施如下:
1.選用耐霜凍或早熟品種,采用合理播期,以避開霜凍。根據品種熟期和耐霜凍特點,依據設施保溫情況、常年初霜和終霜日期,確定播種時間,最大限度避開霜凍危害。
2.加強預防,減少凍害。根據天氣預報,有霜凍來臨時,可在田間采取灌水、覆蓋、培土、熏煙等措施,減少霜凍危害。
(1)灌水:霜凍來臨前一天在壟溝灌水2/3,通過水的比熱提高田間溫度,有效降低田間成霜的強度,減輕損害。霜凍過后立即排水,以免造成漬害,建議改溝灌為噴灌,既可節水、又可利用微噴灌防-2°C 左右霜凍。
(2)覆蓋:在霜凍來臨前,苗期可采取稻草、秸稈、地膜等進行覆蓋。生長的中、后期也可搭小拱棚,以保護植株。
(3)培土:在霜凍前及時進行田間培土,還可追施火土肥、草木灰等熱性農家肥,提高防寒防凍能力。
(4)熏煙:霜凍來臨前一天夜晚,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,于田間走道上用秸稈、稻草、雜草和木屑等熏煙,每畝4~5個點。
(5)噴施防凍劑:在霜凍來臨前,噴施合適的植物防凍劑溶液,增強植株耐凍性。
3.霜凍后加強管理,減少損失。
(1)設施栽培清除大棚及兩邊積雪,及時壓膜或重新覆膜加固和修復棚室,清理棚室排水溝,避免大棚出現積水;干旱地塊及時澆水,晴天白天適時通風以降低大棚內空氣濕度和溫度,夜間低溫加蓋薄膜、草簾(席)和網紗以保溫;天氣放晴后,緩慢揭除保溫覆蓋物,采取低溫管理;
(2)露地和設施栽培,盡快排除田間積水,搶晴中耕,疏松土壤,提高地溫,提高作物抗災能力;及時清除地上部分凍死的枝葉(受凍害較輕地塊),噴灑800-1000倍70%甲基托布津或百菌清600-800倍藥液(大棚內可用煙霧劑)或其他有效藥劑,防止病害發生;每畝追施15公斤尿素加0.2%~0.5%的磷酸二氫鉀(60~80公斤/畝),每畝噴施碧護3克(每畝地用水15升),受害嚴重噴施2次,間隔4-5天,促進新芽萌發生長;施用其他災后恢復劑,注意按說明施用。
(3)晚秋初冬遇到早霜或植株生長中后期遇到低溫霜凍,處于現蕾或花期的地塊,如下部葉片受凍較輕,及時去掉上部凍死的枝葉,每畝葉面噴施0.2%~0.5%的磷酸二氫鉀(60~80公斤/畝),延緩葉片衰老,增加光合作用能力,盡量減少產量損失。